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汉代南方疫灾疫战与空间叙事(7)

来源:南方农业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结语 综上所述,我们取得了3点认识: 首先,关于汉代疫灾暴发的次数观点不一,经我们查证和研究,前四史共载53次,其中南方地区43次,从其他文献记

结语

综上所述,我们取得了3点认识:

首先,关于汉代疫灾暴发的次数观点不一,经我们查证和研究,前四史共载53次,其中南方地区43次,从其他文献记载来看,其实际次数肯定更多。汉代南方地区疫灾具有高发性与破坏性并行、突发性和规律性并行、群链性和恐怖性并行三大特征。

其次,面对惊人的疫灾,汉代南方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疫战。考之史实,主要措施包括直接救治、研究认识、灾前预防和舆论引导4个方面,过去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。我们认为,汉代南方已有不少医学文献,已能认识血吸虫病、疟疾、霍乱、麻风病、痢疾等多种疫病,其研究认识水平处于当时全国前列。汉代南方人民采取的救灾防灾措施亦是比较有效的,是发达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后世影响深远,成为中国古代防疫救疫的基本模式。

最后,空间叙事是学术界近年来开拓的一个新领域,本文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。我们认为,汉代南方因疫灾频发,人们对这一片地域之气候、水域、山林、生物及民情风俗的历史叙事均披上了一层浓重的“瘟疫”色彩,从而使南方成为“疫化的空间”,甚至当时北方人们出现了“见行,如往弃市”的“惧南心态”。这种“空间叙事”,有的是基本符合事实的;有的则有悖事理,是中原王朝正统儒家观念下的“谣言”或捕风捉影的“想像”。

注:

①如邓拓.中国救荒史[M].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2;陈高佣等编.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[M].上海:上海书店出版社,1986;张剑光、邹国慰.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[J].北京师范大学学报(社科版),1999,(4):13-19;杨振红.汉代自然灾害初探[J].中国史研究,1999,(4):49-60。

②本文研究的“南方”包括秦汉时期的扬州、荆州、益州和交州,大致与当代地理学上讲的南方一致。

[1]陈业新.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[M].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4.57.

[2]丁春文.秦汉自然灾害研究[D].西安:西北大学硕士论文,2001.33.

[3](汉)刘向.列仙传[M].滕修展等注译.天津:百花文艺出版社,1996.

[4]杨达源,闾国年.自然灾害学[M].北京:测绘出版社,1993.37.

[5](汉)许慎.说文解字[M].北京:中华书局,

[6]北京大学历史系《论衡》注释小组.论衡注释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9.

[7]曹植.曹植集校注[M].赵幼文校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

[8]黄今言.秦汉江南经济述略[M].南昌:江西人民出版社,1999.

[9](宋)范晔.后汉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5.

[10](晋)陈寿.三国志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2.

[11]韩毅.宋代政府应对疫病的历史借鉴[J].人民论坛,2013,(13):78-80.

[12]余新忠.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

[13]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.睡虎地秦墓竹简[M].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78.

[14]马继兴.马王堆古医书考释[M].长沙: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2.

[15]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.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[J].文物,1985,(1):9-15.

[16]梁繁荣等.揭秘敝昔遗书与漆人——老官山汉墓医学文物文献初识[M].成都: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6.26.

[17]马伯英.张仲景事略考[J].中医研究,1991,(3):14-16.

[18]李家庚等.中医传染病学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1997.

[19]何介钧等.马王堆汉墓[M].北京:文物出版社,

[20]武忠弼等.江陵张家山一六八号墓西汉古尸研究[M].北京:文物出版社,

[21]范行准.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[M].上海:华东医务生活社,1953.3.

[22]王子今.汉晋时代的“瘴气之害”[J].中国历史地理论丛,2006,(3):5-13.

[23]范行准.中国医学史略[M].北京:中医古籍出版社,1986.

[24]范行准.中国病史新义[M].北京:中医古籍出版社,1989.

[25]高大伦.江陵张家山汉简《引书》研究[M].成都:巴蜀书社,

[26]王福昌.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[J].社会科学,1999,(2):61-65.

[27]彭卫等.中国风俗通史·秦汉卷[M].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2002.

[28](汉)司马迁.史记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4.

[29](汉)桓宽.盐铁论校注[M].王利器校注.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1983.

[30](汉)班固.汉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2.

[31]张玲霞.现代传染病学[M]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10.

文章来源:《南方农业》 网址: http://www.nfnyzz.cn/qikandaodu/2021/0427/944.html



上一篇:一头宝里宝气的猪
下一篇:用科学的力量守住最后一道防线记南方科技大学

南方农业投稿 | 南方农业编辑部| 南方农业版面费 | 南方农业论文发表 | 南方农业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南方农业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